望闻问切指的是在古代中国医学中,通过观察、闻听、询问和摸诊等方法,判断患者的病情的方法。而望、闻、问、切四种方法中,最早出现的是“望”。
我国古代医学经典《黄帝内经》中曾提到:“上古之时,周流天下,民无疾病。”说明在古代,人们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相当重视。同时,诸如“黄帝内经”这样的名著也记录了古代医学的历史。其中,“望诊”可以追溯到5,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,这也说明了我们历史悠久的医疗科学。
“望闻问切”作为中国古代医学的经验与智慧,影响了许多后来医学家。如今,虽然现代医学已经发展出了各种先进的检测技术,但望闻问切作为中医诊断的基本技能,仍旧被许多中医师所使用。
总之,望闻问切虽然源远流长,但现今仍然有着广泛的应用和重要的地位。
望闻问切最早是谁提出来的?
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的四大基本方法之一。那么,望闻问切最早是谁提出来的呢?
相传,这个理论最初由春秋时期的医家扁鹊提出,在《黄帝内经》中也有着较为详尽的阐述。但望、闻、问、切四个方面逐渐清晰地系统化和成为中医最传统基础的方法,则在《伤寒杂病论》中得以证明。这本书是东晋时期张仲景所著,由于其思想体系的完备和方法的实用性,成为了中医最为重要的源头经典之一。
有句话说得好:“医者必先自医”。目前,疫情依然严峻,我们应该注重日常健康,因为只有身体健康了,才能真正享受到生活的美好。
来源:人民医学、知乎